第652章 朕逃命要把贵妃和虢国夫人带上(2 / 4)

情绪——恐惧。

这个惊人的发现,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在他的心头猛然炸开,让他惊愕得几乎无法呼吸。

凭借多年来对圣人心思的潜心研究,他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猎手,目光如炬,能够在瞬间洞察到李隆基留下他的真实意图。

尽管这一切在他看来是如此荒谬可笑,但他对自己的判断却有着绝对的自信。

在短暂的迟疑之后,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声音轻柔却坚定:“圣人啊!微臣认为,世间任何事情都无法与圣人您的安危相提并论。”

李隆基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他的神色依旧庄重肃穆,威严不可侵犯。

然而,杨国忠却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一瞬间李隆基眼中闪过的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这无声的鼓励让他心中稍安。

稍稍思考了一下,杨国忠继续说道:“长安城墙固然坚固高耸,再加上三万新军,京军也有七八万之众,看似固若金汤。但是,长安城内人口众多,足有一百多万,谁又能知晓其中潜藏着多少叛军奸细呢?”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然后接着说:“微臣听闻,晋阳城、洛阳城当初之所以被叛军攻破,正是因为城内有叛军奸细作祟,他们里应外合,才让叛军得以长驱直入。”

“总而言之,微臣觉得长安城恐怕难以守住,而圣人身系大唐江山社稷,怎能身临险境呢?”

然而,面对微臣如此恳切的谏言,李隆基却依然沉默不语,只是发出了一声轻如蚊蝇的冷哼。

这冷哼虽然声音极小,但却如同一道惊雷,在杨国忠的耳边炸响。

他不禁心中一紧,意识到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冷哼,貌似是对他竟敢断言长安城守不住的严厉斥责……但却又好像不是。

杨国忠的额头上开始渗出一层细汗,他知道自己刚才的话可能有些过于直接,甚至有些冒犯了圣人的威严。

但他并没有退缩,因为他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而且他也明白圣人此时此刻真正的想法——逃离长安城。

所以,在稍稍犹豫之后,杨国忠深吸一口气,再次鼓起勇气开口说道:“圣人,长安虽有七八万京军,但其中三万乃是新军,且众多将士多年未曾经历战事,战力难免稍逊一筹。”

“而且,关中之地世家门阀众多,他们心怀叵测,战乱之时更是难以掌控。”

“若是在微臣常驻的蜀郡,微臣有信心召集蜀地的勇士,凭借他们的勇猛和忠诚,定能平定贼寇,保我大唐江山社稷。”

“同时,微臣也能协助圣人掌控全局,确保圣人安然无恙。”

杨国忠的声音时断时续,仿佛每一个字都需要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才能说出来。

他的目光闪烁,不敢与李隆基对视,仿佛自己的心思已经被对方看穿,而那可怕的后果正等待着他。

他深知眼前的这位皇帝是何等的英明神武,缔造了开元盛世,其功绩堪比古代的尧舜。

这样的一代英主,怎么可能在未见贼兵的情况下就逃到川蜀去呢?

然而,他心中的恐惧却让他无法停止自己的话语。

可是,预想中的喝骂并没有出现。

李隆基静静地坐在那里,宛如沉睡一般,没有丝毫的反应。

这让杨国忠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同时也让他更加确信,皇帝想要逃离长安城的念头比他想象的还要迫切和急切。

杨国忠的底气瞬间变得十足,他的声音也变得高亢起来:“圣人若是不顾自身安危,为了长安一城百姓的安危,而置大唐社稷于不顾,那高宗、太宗恐怕都会死不瞑目啊……”

他的话语在空气中回荡,带着一丝决绝和无奈。

说完这句话后,杨国忠心中暗暗叫苦,他实在是想不出其他的理由和借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