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为艺术家的李云奇的交易,让罗格与苏夏第一次在平日里的交谈之外,展开了一次深入的辩论。
结果就是苏夏没说过对方,罗格却也在对方的话语下,于逻辑中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在那之后,苏夏不光没有因为罗格冰冷的逻辑思维而远离对方。
也没有因为对方掌握的匪夷所思的,可以在付出代价的情况下,实现所有愿望的能力而畏惧对方。
相反,她来代价屋的次数更频繁了。
甚至有许多次,在确定没有客人到来的情况下,苏夏还会十分大胆的硬拉着罗格离开代价屋。
美其名曰,是为了让罗格离开那个冰冷而平静的地方,多在外面体会一下人类的美好情感。
对此,罗格不知出于何种思维,并没有做出拒绝的举动,而是默认了苏夏对自己的做法。
当然,离开了万象代价屋的罗格,绝大多数时间也只是待在苏夏的书店。
除非苏夏非要带祂离开,否则罗格不会踏出书店半步。
……
这一天,罗格像往常那样被苏夏硬拉着来到了书店。
恰好看到一位年老的顾客选中一本书,并在付完钱后准备离开。
在这名顾客走到门口的时候,苏夏非常自然地说了一句。
“路上小心,慢走”。
而那名顾客在看到说话的是苏夏这位小姑娘时,也点了点头并露出善意的笑容。
当顾客彻底离开后,罗格说道。
“根据东黎国交通数据统计,那嘱咐对降低他人归途事故率的贡献几乎为零,为何要说这种不具备实际效用的话?”
苏夏没有因为罗格问题中的逻辑过于冰冷而感到诧异,反而对对方显露出的疑惑态度感到开心。
“这不是为了效用哦~是基于礼貌和关心,让他感觉被尊重,心里可以感到一丝善意的暖和。”
罗格依然有着疑惑。
“心里暖和……一种比喻性的生理感受?源于社交认同带来的安全感?”
苏夏笑着摆了摆手。
“差不多!就像我会对你说谢谢还有早安一样,这些都是让关系变得舒服的小小润滑剂。”
“你要不要也试试看?下次我给你送糕点的时候,你可以说谢谢。”
过了几天,当苏夏再一次端着糕点来到万象代驾屋时,罗格略显生硬地说道。
“谢……谢,根据社交礼仪,此时我应该表达感激,此举是否让你感到心里暖和?”
苏夏有些忍俊不禁,但还是非常认真的回应道。
“嗯……虽然有着像机器人念稿,但……有进步!我很暖和!”
……
又过了几天,苏夏在整理书店时,找到了一本老相册。
她兴高采烈的拿给罗格看,并对着照片讲述起自己童年的趣事。
听苏夏讲了一会后,罗格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苏夏,这些视觉和叙事数据,对你当前的生存状态并无直接影响,为何投入资源进行回忆和讲述?”
“啊?你说这个啊~因为这些都是故事啊,是我之所以是我的一部分。”
苏夏嘴角带着笑意,娓娓道来。
“记忆,不是单纯的数据,是有温度、有气味、有感情的~”
“你看这张照片,我看着它就能想起那时候阳光有多暖和,冰淇淋有多甜。”
一边说着,苏夏又翻到另一张照片。
“你看你看,甚至连这种带着一些痛苦的记忆,现在回头看,也成了我很重要的经历,它们叠加起来,共同塑造成了现在的我。”
罗格若有所思。
“所以,人类的身份认同,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带有情感色彩的、线性的故事序列构建而成,